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机器人辅助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
党圆圆, 赵虎林()   
  1. 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
  • 收稿日期:2023-03-20 出版日期:2023-10-15
  • 通讯作者: 赵虎林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3, 13 (05): 320 -320.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23.05.011
内容简介
视频导读

小脑齿状核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主要应用小脑性共济失调、震颤、肌张力障碍、癫痫和头痛的治疗。国内外对于DBS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有散在报道,治疗机制是通过对小脑齿状核的刺激,或小脑齿状核和齿状核红核丘脑束(dentate-rubro-thalamic tract,DRTT)的联合刺激,调控小脑-丘脑-运动皮层环路达到改善症状的作用。在小脑DBS植入中,机器人辅助DBS手术具有以下优势:(1)保证精准植入;(2)避免传统手术可能造成的框架遮挡,设计手术路径更加自由、安全;(3)手术体位摆放更加舒适;(4)患者主观体验提升。本文介绍了1例热射病后继发性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行机器人(北京柏惠维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辅助DBS植入的过程。小脑性共济失调术前应进行全面的量表评估,明确诊断及手术适应证。术前行核磁3D-T1及T2 FLAIR或SWI序列可使靶点可视化,制定预计划,根据需要可增加DTI扫描显示纤维束。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DBS通常采用长电极,有4个电极触点,可把第1个触点置于DRTT纤维束,后面3个触点沿着小脑齿状核长轴分布,与水平面约呈30°角,需避开血管和明显的脑沟。若行增强核磁,更有利于避开血管保证安全。手术前局麻下安装颅骨钛钉作为标志点,应尽量让头钉离手术区域近一点,以便设置验证点,并减少系统误差。手术采用俯卧位,植入双侧电极。植入电极后至少用一种辅助检查进行术中验证,根据条件可选择电生理或术中影像验证。术后程控根据文献及患者的测试情况,选择高频或低频刺激,合适的刺激参数可能立即产生症状改善的效果。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