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引用排行

Baidu CSCD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相关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黄海伦, 吴珊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9, 09 (03): 176-180.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9.03.012
    摘要 (56) HTML (3) PDF (737 KB)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周围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DPN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围绕DPN在代谢、免疫、基因、降糖药等方面的相关发病机制展开综述,为今后DPN的机制研究与治疗提供思路。

    Baidu(16)
  • 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李傲, 朱素英, 陈梦飞, 高阳, 杜安东, 李永财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8, 08 (01): 11-14.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8.01.003
    摘要 (59) HTML (3) PDF (500 KB) (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特点。

    方法

    应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检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对病例资料按照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收集病例693例,男性422例,女性271例;其中青年患者68例、中年患者242例、老年患者383例,汉族、回族病例中均为老年患者居多;6~22点发病率较高;基底节区为最常见出血部位;肢体无力为基底节区出血最常见症状。

    结论

    做好高血压脑出血的预防,特别是老年男性患者,如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要警惕脑出血。

    Baidu(7)
  •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
    王淑珍, 王洪生, 王立志, 李英杰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9, 09 (02): 117-120.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9.02.013
    摘要 (64) HTML (0) PDF (481 KB) (0)

    在过去的10年中,同型半胱氨酸(Hcy)被认为是心血管病及许多其他疾病明确的危险因素。Hcy由蛋氨酸通过多种步骤生物合成而来,再通过甲基化和转硫基途径重新生成蛋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机体内Hcy过高的一种状态,其主要原因是Hcy代谢过程中相关的酶缺陷及辅助因子缺乏,其他原因包括蛋氨酸摄取过量、一些疾病影响及药物的副作用。HHcy是许多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阿尔茨海默病、听力丧失的触发因素。Hcy水平增高是许多疾病的独立原因或加重因素,但其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清楚。

    Baidu(7)
  • 4.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吕琳琳, 朱英俊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9, 09 (02): 79-81.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9.02.004
    摘要 (51) HTML (2) PDF (403 KB) (2)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简单随机化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使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治疗后14、21 d对2组患者行临床疗效判定,判定指标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同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ADL评分及NIHSS评分改善幅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Baidu(4)
  • 5.
    MVD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现状与未来
    于炎冰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8, 08 (01): 1-4.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8.01.001
    摘要 (25) HTML (0) PDF (740 KB) (2)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颅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MVD手术应用逐步扩展到前庭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原发性神经源性高血压、中间神经痛、痉挛性斜颈、咬肌痉挛等。本文围绕颅神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桥小脑角区划分、主要责任血管和次要责任血管、辅助技术在MVD中的应用、当下热点问题五个方面问题对中国当下MVD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现状与未来进行简单探讨。

    Baidu(3)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