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总编推荐

共找到 6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不同时间发作的癫痫患者睡眠结构特征比较
    孙彩霞, 孙美珍, 范秀琴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2): 49-54.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7.02.001
    摘要 (42) HTML (2) PDF (729 KB) (0)
    目的

    比较不同时间发作的癫痫患者睡眠结构的特征。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癫痫患者88例及年龄、性别与癫痫患者匹配的健康人群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癫痫发作在一天中时间段的不同将癫痫患者分为3组:夜间发作组(仅夜间发作的癫痫患者30例)、白天发作组(仅白天发作的癫痫患者30例)、以及混合发作组(白天和夜间都有发作的癫痫患者28例),以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于我院神经内科脑电图室(EEG)行多导睡眠监测(PSG)。通过多导睡眠图分析其睡眠参数,比较癫痫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睡眠结构的不同,进一步比较三组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不同。

    结果

    1.癫痫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总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5),睡眠效率显著下降(P<0.05),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REM)潜伏期均延长(P均<0.05),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1期、2期及清醒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均<0.05),NREM3+4期、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2.夜间发作组与白天发作组比较:总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5),睡眠潜伏期与REM潜伏期延长(P<0.05),睡眠效率明显下降(P<0.05),NREM1期、2期及清醒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明显增加(P均<0.05),NREM3+4期、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3.夜间发作组与混合发作组相比:睡眠潜伏期与REM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NREM1期、2期及清醒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而总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5)、睡眠效率显著(P<0.05)下降,NREM的3+4期与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减少(P<0.05)。4.混合发作组与白天发作组比较:总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5),睡眠效率显著下降(P<0.05),NREM1期、2期与清醒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增加(P<0.05),NREM3+4期与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减少(P<0.05),而睡眠潜伏期与REM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

    结论

    1.癫痫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睡眠结构有明显的差异;2.夜间发作组、白天发作组、混合发作组三组相互比较,睡眠结构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夜间发作组的睡眠结构变化更大。

  • 2.
    强化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权程, 张明, 陈伟, 葛书萍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2): 59-63.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7.02.003
    摘要 (70) HTML (0) PDF (595 KB) (3)
    目的

    观察强化呼吸功能训练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分为间接训练和直接训练,包括吞咽器官的运动训练、温度刺激训练、吞咽的辅助手法和食物的形状及黏稠度的调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强化呼吸功能训练,该方法一日2次,一次10 min。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八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及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疗效。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亚量表及Rosenbek误吸程度三方面评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后2组患者在这三方面评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亚量表及Rosenbek误吸程度三方面评分分别为[(2.03±0.68)分、(8.52±1.66)分及(2.55±1.12)分]较对照组[(2.55±0.91)分、(7.21±2.29)分及(3.55±1.82)分]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强化呼吸功能训练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均能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增加呼吸功能训练后效果更佳。

  • 3.
    长链非编码RNA在精神分裂症的变化与阳性、阴性症状的研究
    何明骏, 姚高峰, 张理义, 孔令明, 牛威, 陈升东, 仲爱芳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2): 64-70.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7.02.004
    摘要 (56) HTML (4) PDF (612 KB) (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差异表达及其与阳性、阴性症状的关系。

    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筛查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差异表达的lncRNA。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于解放军第102医院门诊以及精神科病房连续入组的96例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者,用qPCR进行验证。并用曼-惠特尼U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等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lncRNA表达量与阳性、阴性症状的相关性。

    结果

    1.病例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3种lncRNA(NONHSAT021545、NONHSAT089447、NONHSAT098126)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0~-2.038,P<0.05)。2.精神分裂症中有差异表达的lncRNA与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分(PANSS)的相关分析提示,有差异表达的10种lncRNA均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分显著正相关(r=0.231~0.276, P均<0.05)。3.精神分裂症中有差异表达的lncRNA与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各因子分的相关分析显示,有差异表达的10种lncRNA均与激活性显著正相关(r=0.243~0.352, P均<0.05); TCONS_l2_00025502、ENST00000563823、ENST00000521622、TCONS_l2_00021339及NONHSAT104778与偏执显著正相关(r=0.201~0.223, P<0.05);有差异表达的10种lncRNA均与攻击性显著正相关(r=0.207~0.259, P<0.05)。4.对高表达与低表达组的阳性、阴性症状进行比较发现,NONHSAT021545、NONHSAT041499高表达组的激活性和攻击性得分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均<0.05)。

    结论

    lncRNA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有某种关联,某些异常表达的lncRNA与特定的阳性、阴性症状特征关系密切。

  • 4.
    失业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心理特征研究
    周朝昀, 王万章, 张晓斌, 许晓峰, 储昕, 沙维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1): 1-4.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7.01.001
    摘要 (33) HTML (0) PDF (663 KB) (0)
    目的

    对有无工作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测查,并探讨患者职业困难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强迫症专病门诊就诊的98名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职业组和失业组,其中有职业组56人,失业组42人。给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防御方式问卷(DSQ)进行测评,并将两组测查结果进行比较。全部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结果

    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职业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分高于失业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防御方式问卷中,职业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在回避低于失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失业会使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患者一些心理特征也会对患者的职业产生危害。

  • 5.
    血清S100β蛋白在孤立性眩晕患者的表达及意义
    魏丹, 李彤, 杨玉峰, 张殿印, 李国平, 李建波, 侯玉芹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1): 10-12.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7.01.003
    摘要 (59) HTML (1) PDF (583 KB) (2)
    目的

    探索血清S100β蛋白在孤立性眩晕患者的表达,分析其在发病早期对急性后循环卒中与非血管性眩晕的鉴别,为临床孤立性眩晕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以急性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卒中组(50例)和非血管性眩晕组(50例),分别测定其在发病24小时内的空腹血清S100β蛋白浓度。

    结果

    卒中组血清S100β蛋白浓度显著高于非血管性眩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56,P=0.000)。

    结论

    S100β蛋白可以作为一种血清生物学标记来鉴别以孤立性眩晕起病的急性后循环卒中和非血管性眩晕。

  • 6.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小鼠模型白质的保护作用
    王回, 石晶, 卞合涛, 姬晓昙, 王红娟, 徐扬, 闫中瑞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7, 07 (01): 26-31. DOI: 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7.01.007
    摘要 (33) HTML (1) PDF (784 KB) (0)
    目的

    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保护作用。

    方法

    将12只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4),模型对照组(BCAS组,n=4)及模型-远隔缺血组(BCAS+RIPostC组,n=4)。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狭窄(BCAS)制作小鼠VCI动物模型。手术后14 d,BCAS+RIPostC组小鼠双侧后肢同时进行RIPostC处理,持续5 min,如此反复4次/天,持续处理2周,之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认知能力,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白质病理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大脑白质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小鼠水迷宫实验平均逃避潜伏期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余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

    28天后水迷宫测试显示,与sham组相比,BCAS组及BCAS+RIPostC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与BCAS组相比,BCAS+RIPostC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HE染色显示RIPostC可以改善BCAS所致脑白质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显示与sham组相比BCAS组及BCAS+RIPostC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水平的表达增加(P<0.05),BCAS+RIPostC组Beclin-1水平的表达增加更明显(P<0.05)。

    结论

    RIPostC治疗可以减轻BCAS所致脑白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自噬途径有关。